求职技巧

当前位置: 首页 -> 就业创业指导 -> 求职技巧 -> 正文

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新空间

来源: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时间:2023-08-05 作者: 点击:

 就业是民生之首,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又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外加不少往届的未就业毕业生尚在同步求职,大学生就业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尽管随着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市场也明显回暖,一季度招聘岗位和求职人数呈现“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然而,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叠加经济转型、疫情防控、国际局势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关系到“稳就业”工作大局,一直以来备受社会高度关注。那么,从最近的动向来看,应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在笔者看来,便是要落细落实就业政策,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新空间。

  加强横纵向协同联动,增大政策机制新空间。大学生是就业市场的重要生力军,但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显然并非教育部一家所能及,而应完善发展多方协同联动机制,使之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横向间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提高政策机制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调动纵向间各地各高校的积极主动性,推动政策机制落地实施。比如,如今各地各高校综合政策、产业、企业、技能、区域、创业、平台等方面优势,为大学生挖掘更多的就业新空间。以平台为例,不少地方和高校强化信息平台服务,延展智慧服务新空间,打造面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共享的云平台,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实现智慧治理,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信息共享、精准推送、测评面试等智慧服务。

  创造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挖潜学科专业新动能。锚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已然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伴随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如何创造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开辟就业新空间,也已成为高校系统规划和改革创新的重点。当前,高校学科专业供给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符的结构性失衡,已成为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突出矛盾之一。为此,应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与发布制度、跟踪调查与反馈制度,加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与毕业生就业的有效衔接,灵敏反映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学科专业招生规模。结合社会发展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科学研究新进展,打造传统学科专业升级版,布局新增国家战略与关键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紧缺的学科专业,削减就业困难的学科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提升就业过程的匹配效率,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拓展就业创业新空间。正所谓,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对大学生而言,既要看到当下内外大环境引发的就业挑战,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正确认识自我、定位自身。大学生就业观念理当与时俱进,大学生应征入伍、升学攻读研究生、自主创业等已成为就业的新业态或主流模式。以就业创业来论,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突破。高校应转向市场产品的创新性,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习力,在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这样,不仅使毕业生能适应形势就业,更能使之引导潮流创业。从创业新空间看,当前国家鼓励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双创”制度机制十分有利。大学生作为就业大军中一支规模庞大、层次较高、竞争力强、创新活力迸发的力量,是名副其实的就业创业“引路人”,当以专业之实、学术之根、创新之魂开展“高赋能”创业,实现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有机结合,以创新支持创业、以创业倍增就业,吸纳带动更多人员实现高质量就业。


地 址:中国青岛西海岸新区嘉陵江西路425号 

联系电话:0532--86729038 83150112 

电子邮箱:binhaijiuye@126.com 鲁ICP备09068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