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2025-10职场宝典:求职前先自我定位面试求职时应如何开出理想月薪?不少应届毕业生都为此感到苦恼。开得太高是自视过高的表现,很容易遭到面试官的“舍弃”,但若开得太低,又会被面试官认为不自信。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青睐“廉价劳工”,不少面试官认为,如果应聘者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实习经验,把自己的身价再抬高点完全没有问题。这样一来,便出现大学生求职“定价”难的问题。中华英才网的职场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在求职中非常普遍,主要是因为初入职场的他们,...
23
2025-10明确职业定位尤其重要为什么说确立职业定位是很重要的呢?有相当多部分的人对职业定位很不明确,一般来说,职业定位不清晰,没有一个周详的职业规划,稳定性就相对较差,会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职业定位的重要性 职业定位有两层含义:一、确定自己你是谁,你适合做什么工作;二、告诉别人你是谁,你擅长做什么工作。职业定位是求职者在求职之前必须提前思考清楚的一件事。职业定位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帮求职者搞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
16
2025-10找准自身角色定位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有大学及以上学历者越来越多。如果把大学生就业定位在某一个狭小的框架内,那么高学历者毕业后的就业之路就会越走越窄。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当普通工人是很正常的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永远的竞争法则。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谁能够把普通就业岗位与实现理想抱负有机地结合起来,理性、务实地找准人生的支点,谁就会成功。 全社会应鼓励未就业毕业生从普通行业干起、...
10
2025-10生活参谋:求职前给自己正确定位求职前给自己正确定位 许多刚毕业求职的大学生,面对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与专业并不相关的现状时,均感到十分困惑。就此问题,兰州市城关区就业局工作人员认为,这是因为求职者在应聘前没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所致。 就业局提醒求职者:首先要搞清楚“我想做什么?”即自己乐意从事什么职业。二、“我能做什么?”要注意的是,喜欢的未必是自己有能力去胜任的,尤其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切莫眼高手低。...
19
2025-04抓住产业“新风口”,打开就业新空间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还有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实现稳定就业。 在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背景下,如何抓住产业“新风口”,打开就业新空间,保障今年就业目标顺利实现?聚焦就业这一民生“头等大事”,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02
2025-042025春招 | 国企央企开抢人工智能人才 2025年以来,人工智能持续高热。随着2025年春招拉开帷幕,人工智能成为最热专业方向,供需缺口明显。各大用人单位“扩招”人工智能岗,应届毕业生的选择面变广。为了招揽优秀人才,用人单位提高薪酬待遇,甚至提前布局,为网罗2026届毕业生努力。 变化 AI专业一下子成了热门 “前些年AI(人工智能)就已经崭露头角,这两年的发展速度更是超出想象。”小杰本科就读于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31
2025-03缺人、高薪!AI大热,人的岗位会不会越来越少? 2025年以来,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人工智能。 随着“春招”拉开帷幕,人工智能成为了当下最热的专业方向,供需缺口明显。各大用人单位纷纷“扩招”人工智能岗,应届毕业生的选择面变广了不少。为了招揽优秀人才,用人单位提高了薪酬待遇,甚至为2026届招聘提前布局。 然而,这一现状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突然诞生的“热门”,背后是否有持续发展的动能?人工智能发展得越好,留给人的岗位会不会就越少?...
24
2025-03灵活就业成年轻人新选择,他们干得怎么样?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人才招聘高峰期。如今,不少年轻人选择在更多元的领域尝试灵活就业,将自己的长处和热爱发挥到极致。他们干得怎么样?就业有哪些新选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位年轻人的故事。 上海的武康路,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记者见到私人导游刘礼超时,他正向两位游客介绍这片街区的历史。 曾经在上海读大学的刘礼超对这里十分熟悉。起初,他在工作之余周末兼职做英语导游。...
17
2025-03帮助年轻人拓宽就业创业之路 就业稳,民心安。今年全国两会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围绕拓宽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代表委员集思广益,送上“贴心指南”。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有关部门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持续挖掘公共部门岗位,为超过200万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同时实施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等,促进其尽早就业。 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杨善竑代表建议,...
07
2025-03人工智能的就业影响 人们习惯于在始终存在、反复出现、一次又一次得到解决的经济史现象面前,表现出盲目的乐观态度。面对某些事件的积累,例如,金融危机之前的非理性行为和泡沫积累,盲目乐观者会宣称“这次不一样了”;在面对另一些事件时,人们往往以“这在以前发生过”作为盲目乐观的理由,以致不能在认识上和行动中做到与时俱进。人工智能(AI)对就业的影响,就属于后一种情形。凡事预则立,面对可能的AI就业冲击,需要澄清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