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就业领域带来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大学毕业生作为求职就业的主力军,受到的影响非常大。近些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达到874万人的历史新高,而城镇新增就业数量同比减少95万,第一季度白领人才招聘职位数和招聘人数同比都下降了27%。加之出国留学难度增加,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回国留学人员数量也增加,这些都加剧了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根据今年毕业生总数、扩招后的升学人数、往年出国和回国人数比例估算得出,今年新增的求职大学毕业生总数至少为700万,其中至少有175万人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2020年4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将“保居民就业”确定为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为当前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我们对科学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就业动向监测和统计工作力度。及时观测大学毕业生就业动态是实施针对性政策的前提,目前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统计的覆盖面不够、时效性不足,已有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不能揭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监测数据的缺失会严重削弱“保就业”工作的执行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的收集,及时提供大学毕业生就业动向信息。
2.实施更大强度、更高精度的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超过半数大学生毕业后在中小微企业就业,且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中小微企业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首发站”。因此,中小微企业是“保就业”工作的重点。为了保住中小微企业的就业岗位,必须首先稳住中小企业的生产活动,让这些企业不停产、不倒闭。虽然国家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针对就业人员的政策明显不够,“保就业”的直接效应不足。因此,要实施更大强度、更高精度的扶持政策。
3.制定大学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细则。大学毕业生就业帮扶政策落实困难较大,亟需深入调研并制定针对学校、企业、网络平台的具体招聘工作指导方案。根据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方案应该把握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一对一”帮扶政策的费用安排;二是重点企业吸纳就业的数量指标确定方法和激励性措施;三是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事业单位安排就业的协调组织工作;四是线上就业咨询和面试环节的实施办法;五是就业质量保证和控制策略。